小儿感冒发烧中医治疗

宝宝脏腑娇嫩,表卫不固,抗病能力较差,对外界气候变化不能很好适应,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中医看病因,按照中医理论,上感的主要原因是外邪病毒所致。多见于气候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肺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导致肺气失宣,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等症。宝宝神志怯弱,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邪之后,容易出现热扰神明、夜卧不宁、惊恐叫扰等症。

学会正确判断发热

1、体温测定发热程度

宝宝发热,当然要及时测定体温。正常腋下温度是36~37℃,如果超过37℃,就是发热了。37.1~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2、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宝宝体温虽高,属低热或中等热,但精神尚好,服退烧药后仍能笑能玩,如同平常,说明病情不重。如果宝宝为高热,甚至是超高热,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情较重,医院求治。

3、不可忽略的伴随症状

妈妈要注意一些伴随症状,如伴有腹痛,拒绝按揉,提示急腹症,医院就诊。

中医治疗上感

90%的上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除了合并细菌感染情况,一般不宜用抗生素,可以用中药治疗。

1、风寒型上感

风寒型上感表现为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头痛、喉痒。

风寒型上感的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可以用荆防败毒散(药物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枳壳、茯苓、甘草、桔梗)加减。所谓加减就是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根据宝宝的症状不同而灵活加或减去几味药。如咳嗽明显加杏仁,头痛明显加白芷,若出汗怕风,还可以选用桂枝汤或参苏饮加减。

2、风热型上感

风热型上感表现为高热,稍怕冷,微汗出、头痛、鼻塞、流脓涕、咽部红肿疼痛,也有咳嗽、打喷嚏。风热型上感的治疗原则是辛凉解表,用桑菊饮(药物有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鲜芦根)或银翘散(药物有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生甘草、竹叶)加减。

咳嗽重的选用桑菊饮;发热高的用银翘散,也可以用感冒退热冲剂;发热更高的,加黄芩、栀子;头痛重的加蔓荆子、菊花;喉咙疼痛的加板蓝根、射干等;食欲不振的加薏米。

家庭护理很重要

照顾好宝宝,让他充分休息。饮食上安排流质或软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吃的量不要太多,以免宝宝消化不良、呕吐或腹泻。室内温度要恒定,不要太热或太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不过于干燥。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luodanbm.com/zlgm/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