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季节,感冒发烧的真是一波接着一波,让人防不胜防。
有的孩子稍微一咳嗽,我们父母就会很着急的咨询怎么祛痰,吃什么什么东西或者药物啥的有效果吗?
咱们的老师说要先辩证,要正确的看待咳嗽这个问题,做好忌口很重要。有些父母还是沉不住气,还是继续问相似的问题,给孩子煮梨水喝可以祛痰吧,要不要多喝一些陈皮水,多吃一些橘子等等的,总之痰一刻不除,心中的焦虑也是挥之不去呢。
下面给小伙伴们普及一下有关咳嗽的四个时期。
正确认识咳嗽的四个时期
1期:干咳期无痰;
2期:1-3天后动痰;
3期:痰多而刺激咳嗽更厉害;
4期:排痰期。
很多孩子咳嗽普遍熬不到第3期,就给用抗生素止咳药给压下去了,导致垃圾痰没排出去,后来就导致发烧,哮喘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知道孩子咳嗽有痰,祛痰自然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痰是怎么来的,不然“痰”这个怪物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纵使喝再多的陈皮水也是无济于事,绵延不断的。
痰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只有知道了“痰”如何产生以后,我们才知道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护理,才能让孩子好地快,并且能够根治,不会两三个周期后又会卷土重来,才能深深的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医生嘴里一直说的忌口比吃药更重要,也会坚决做到忌口。不然有些父母一边答应医生忌口,一边又以爱的名义偷偷给孩子吃这吃那,造成咳嗽缠绵不绝,其根源就是没有明白为什么忌口。
我们了解,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方面,古人提出:“治痰先治脾,脾复健运正常,而痰自化也。”后世医家总结脾与痰的关系,概而括之“脾为生痰之源”。
那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呢?
当我们吃过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
化输送到全身各处。如果脾胃工作能力降低了,或者工作懈怠了,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会变成中医上常说的“水湿”。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再说说为什么肺为贮痰之器?
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
我们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呢?
只有我们父母知道了这个医理以后,才能做到给孩子正确的呵护。当我们的孩子感冒时,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和气血运行都会受到影响而减弱,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一样变弱了。这时候,我们要理解我们的身体,要给它们减负。
特别是要给脾胃减轻负担,吃些好消化的食物,坚决忌口。比如忌口水果(这个很多父母都很难理解),水果看起来看起来光鲜亮丽又营养丰富,但是它是生冷之物,进入体内容易助湿,脾最怕“湿”,它会给脾惹祸,切记得不要让它进入身体。
除了忌寒凉的水果和食物,还要忌口鱼、肉、蛋、油腻煎炸等难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营养丰富或味道可口,我们可能是出于好意,给身体增加营养,但是这些营养进入身体后还要进行消化吸收等一系列过程。如果身体消化不了,就会堆积在体内,形成“痰湿”,加重“痰”的产生。
所以,孩子感冒咳嗽时,切记给五脏六腑减轻负担,不要自作主张给它们增加营养。而是不要吃什么这不要做什么,只要做到忌口以及正确的用药,孩子很快就好了。孩子病情反复或加重,往往都是父母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多吃一口,多喝一口惹来的。
咳嗽要往外排而不能往下压!找到孩子咳嗽的根源,是外感风寒,积食,还是内热?从根本上调理才是关键!
鲍氏润中和有润肺燥、止咳、化痰、补肾气、通调水道、散结开郁之功等,多用于痰热咳喘、阴虚燥咳、劳嗽、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等症状。
九个月宝宝只吃一天的效果。。。
智慧妈妈不再选择给孩子雾化,而是采用了药食同源的润中和,姜枣丸和元中和。。。宝宝好多了,感谢老师。。。
产品才吃了一天就竖大拇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