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伴发的呕吐、高热、惊厥三个症状,可同时发生或只部分发生。这三个症状发生的原因,与小儿颅内压增高有关,是轻型小儿颅内压增高症的典型症状。感冒可触发这些症状。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般不难对付。但有少数小儿感冒时很容易伴发呕吐、高热甚至惊厥等症状。虽可治愈,但颇令做父母的心焦。
感冒伴发的呕吐、高热、惊厥三个症状,可同时发生或只部分发生。这三个症状发生的原因,与小儿颅内压增高有关,是轻型小儿颅内压增高症的典型症状。感冒可触发这些症状。
颅内压增高压迫大脑的呕吐中枢可引起呕吐,这种呕吐以喷射性呕吐多见,常不伴有恶心,与饮食无关。常在不经意间、无预兆地、不费力地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后头部不适的症状可立即明显缓解。
颅内压增高压迫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散热功能调节不良,故可在短期内体温急剧升高,可显持续性、难以控制的高热或超高热。这种高热,与感冒的其他症状不相称,其他症状轻。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因颅压高引起的高热还是因感染全身中毒引起的高热。
颅内压增高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受压,可发生惊厥。惊厥呈强直性、阵挛性发作,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相比较呕吐、高热而言,惊厥是较为严重的症状。这种惊厥,与感冒的其他症状不相称,其他症状轻。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因颅压高引起的惊厥还是因严重感染全身中毒引起的惊厥。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诊断不难,诊断的主要根据是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但是,小儿的颅内压增高常见类型是轻型颅内压增高,轻型的一般不出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
小儿轻型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伴或不伴发烧,严重的会发生惊厥。这种惊厥常发生在高热之后,故又称作小儿高热惊厥,发生年龄多在6个月至5岁之间。
正常小儿的颅内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正常值比成年人低。小儿对颅内压增高的生理调节能力比成年人低,脑组织的顺应性比成年人低。因此,小儿比成年人容易发生颅内压高的症状,婴幼儿又比年长儿容易发生颅内压高的症状。
少数小儿平时的颅内压虽然正常,但数值较接近于正常值的上限。当发生感冒时,心率上升、血压增高,使脑部的血流增加、血容量增加,触发颅内压急性增高,高于正常值,引发颅内压高的症状。
其中,颅内压高还会压迫低位脑干,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可导致胃肠动力弱化,进而胃肠积滞。胃肠积滞,则容易受刺激发生呕吐。所以,颅内压高相关的呕吐、发热、惊厥,最容易发生的是呕吐。
发热后,会引起血压和心率上升,进而引起颅内积滞的血量和脑脊液增加,引起颅内压一步升高,触发颅内压高相关症状发生。所以,发热既可能是颅内压高的结果,也可能是促进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触发颅内压高相关症状发生的因素。
临床上,诊断感冒时呕吐、发热、惊厥是不是感染因素引起的,最重要是看感冒的其他症状是否与呕吐、发热、惊厥是否相称。其他症状不明显,或者较轻,那么,应考虑是颅内压高引起呕吐、发热和惊厥。如果用常规的治感冒疗法效果不理想,那么,要考虑采用降颅压的治疗措施。
对小儿感冒容易发生呕吐、发热、惊厥的预防,最有效最彻底的,不是预防感冒,而是稳定地降低颅内压,使颅内压长期远离正常值的上限。这样,即使感冒时颅内压比平时有所上升,也还未超过正常值,避免触发呕吐、高热、惊厥等症状。
采用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可有效地、稳定地降低小儿的颅内压,使颅内压远离上限。
年11月14日于颐园
[1]《8年制大学教材·临床诊断学》第3版第37~39页、第70~72页;
[2]《8年制大学教材·儿科学》第3版第~页。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