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禁用含这种成分的感冒药别再给孩子吃了

9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使用含可待因的感冒药药品。

含可待因感冒药药品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中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二、中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本品”。

此前,国家药监局已明确规定,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药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此次修改将年龄限制提高到了18岁。

长期滥用可成瘾还可能抑制呼吸

浙江大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夏旸博士告诉记者,可待因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的镇咳成分,相较于其他镇咳成分,它临床疗效更好,所以经常用于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咳嗽、肺癌引发的咳嗽。

但是,长期滥用含可待因的药物会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有些成年人甚至因此大量购买止咳药物,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就更大,“所以,这次药监局把禁用的年龄上调,避免青少年滥用和成瘾,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可待因还可能导致极度嗜睡、呼吸抑制、意识混乱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浙医二院药剂科何巍副主任药师说,一般含有可待因的药物都会明确标注,家长买药用药时可仔细查看说明书。但有些药物标注的是罂粟壳、复方樟脑酊等成分,这里面也可能含有可待因或类似成分。

她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含可待因类似成分的止咳药物:双氢可待因片,复方可待因溶液,可待因桔梗片,复方甘草合剂,强力枇杷露等。

某些成分也需要警惕过量会引发肝脏衰竭

儿童感冒应该使用单一成分的感冒药,避免复合型感冒药,以免和其他药物叠加使用,造成重复用药。

比如说,有家长同时给孩子吃泰诺儿童感冒糖浆和退热药百服咛,这两种药里都包含“对乙酰氨基酚”这个退热成分,叠加之后“对乙酰氨基酚”使用过量,对肝脏造成了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是否造成损害,与患者服用的剂量密切相关。成人一次服用10~15g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

常见感冒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克感敏(毫克/片)、泰诺(毫克/片)、泰诺林(毫克/片)、散利痛(毫克/片)、必理通(毫克/片)、快克(毫克/片)、感通片(毫克/片)、维C银翘片(毫克/片)、感冒灵颗粒(毫克/袋)、日夜百服咛(日片毫克/片,夜片毫克/片)、白加黑(日片毫克/片,夜片毫克/片)。

其他近期被国家药监局列入“黑名单”的儿科药品

丹参注射剂

被要求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被禁止用于新生儿、婴幼儿。

双黄连注射液

对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禁止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使用该产品。

艾畅和吗丁啉

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等5个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其中就包括儿童常用药“艾畅”、小儿版“吗丁啉”。

柴胡注射液

要求柴胡注射液更改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儿童禁用”。

匹多莫德制剂

在说明书中,增加“3岁以下儿童禁用”的禁忌。

注射用赖氨匹林

指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临床中上百种儿童用药禁忌

以下是中医院药师,根据部分药品说明书及相关用药指南,整理出来的针对儿童用药的一些禁忌。(滑动查看↓↓)

一、抗微生物药物

1.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患者禁用。对于吸入性炭疽,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可用于≥6个月儿科患者的治疗。

2.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氨基糖甙类药物:说明书未注明儿童禁用,但连续使用易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

4.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不推荐1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替比夫定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年美国肝病学会指南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5.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儿童不宜应用;乙胺丁醇13岁以下患者不宜应用。

6.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特比萘芬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氟康唑,不推荐用于儿童(除非必须使用而无其他合适药物);制霉菌素,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7.复方磺胺甲恶唑:小于2个月的婴儿禁用本品

8.小檗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儿童禁用

9.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二、抗寄生虫药

1.左旋咪唑:2岁以下儿童禁用

2.阿苯达唑: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

三、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阿司匹林:不应用于儿童或青少年伴或不伴发热的病毒感染

2.双氯芬酸钠:儿童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3.美洛昔康:不得用于15岁以下儿童

4.塞来昔布:儿童不推荐使用

5.帕瑞昔布:儿童不推荐使用

6.吲哚美辛:14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

7.双醋瑞因:不可用于15岁儿童

8.可待因:婴幼儿、未成熟新生儿禁用

9.羟考酮:不推荐18岁以下儿童使用

10.瑞芬太尼: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11.布托啡诺:年龄小于18岁患者禁用

12.曲马多:1岁以下儿童禁用

13.哌甲酯:不可用于6岁以下儿童

14.碳酸锂:12岁以下儿童禁用

15.吗氯贝胺:儿童禁用

16.卡比多巴-左旋多巴:1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17.多巴丝肼:25岁以下不宜服用

18.复方双氯芬酸钠:3岁以下小儿禁用

19.帕罗西汀:不可用于小于18岁的儿童或青少年

20.唑吡坦: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21.氟伏沙明: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

四、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

1.依托咪酯:6个月以内新生儿和婴幼儿禁用

2.丙泊酚: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

3.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禁用于16岁以下儿童的镇静

4.阿替卡因:不建议用于4岁以下儿童

5.罗哌卡因:不用于12岁以下儿童

6.左布比卡因:不宜用于12岁以下儿童

五、影响骨代谢药物及钙调节剂

1.阿仑磷酸钠:不适用于儿童

2.伊班膦酸:不能用于儿童

3.降钙素: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六、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

1.糜蛋白酶:20岁以下患者,由于晶状体囊膜玻璃体韧带相连固,眼球较小,巩膜弹性强,应用本品可使玻璃体脱出,故禁用。

七、降糖药物

1.二甲双胍: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2.沙格列汀:不推荐儿童应用

3.维格列汀:不推荐儿童和青少年(18岁以下)应用

4.吡格列酮:不推荐儿童使用

5.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不宜用于儿童

6.那格列奈:不推荐儿童使用

7.瑞格列奈:不建议在18岁以下的人群中使用

8.阿卡波糖: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八、抗肿瘤药

1.卡铂:一般禁止用于儿童患者

2.托泊替康:不建议用于儿童

3.阿那曲唑:不推荐用于儿童

4.比卡鲁胺:禁止用于儿童

5.依西美坦:不推荐用于儿童

6.来曲唑:不能用于儿童或青少年

九、抗变态反应药物

1.异丙嗪:小于3个月的婴儿体内药物代谢酶不足,不宜应用本品。

2.苯海拉明: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3.氯苯那敏:新生儿、早产儿不宜使用

4.咪唑斯汀:适用于成人或12岁以上的儿童

5.依巴斯汀: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十、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1.雷米普利:儿童禁用

2.氟伐他汀:18岁以下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

3.依折麦布:小于10岁的儿童不推荐应用本品

十一、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美敏伪麻:2岁以下儿童禁用

2.复方甲氧那明:未满8岁的婴幼儿童禁用

3.可待因桔梗:小于2岁儿童不宜服用

十二、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雷尼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

2.奥美拉唑:婴幼儿禁用

3.埃索美拉唑:儿童禁用

4.兰索拉唑:小儿不宜使用

5.泮托拉唑:儿童不宜应用

6.雷贝拉唑:不推荐用于儿童

7.多烯磷脂胆碱:不得用于12岁以下儿童

8.硫普罗宁:儿童禁用

9.柳氮磺吡啶:2岁以下小儿禁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1.非那雄胺:儿童禁用

2、普适泰:儿童禁用

3.他达拉非:18岁以下者不得服用本品

4.西地那非:不适用于儿童

5.坦索罗辛:儿童禁用

?

十四、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1.阿替普酶:不适用于18岁以下急性脑卒中患者

2.利伐沙班:18岁以下青少年或儿童不推荐使用

?

十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1.雷公藤:儿童禁用

2.来氟米特(5mg):不建议小于18岁患者使用本品

3.沙利度胺:儿童禁用

4.羟氯喹:羟氯喹(0.2g),6岁以下儿童禁用;羟氯喹(0.1g),不推荐儿童使用。

5.雷公藤多苷:儿童禁用

?

十六、临床各科用药

1.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小儿避免使用

2.氟替卡松乳膏:禁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皮肤病,包括皮炎和尿布疹。

3.吡美莫司软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4.他克莫司软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5.氢醌乳膏:12岁以下儿童禁用

6.托吡卡胺滴眼液:婴儿有脑损伤、痉挛性麻痹及先天愚型综合征患者禁用

7.西吡氯铵含片: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

?

十七、含苯甲醇药品

以下药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如地西泮、三磷酸腺苷二钠、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倍他米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胺碘酮、曲妥珠单抗、依托泊苷、硫辛酸、长春西汀、甲泼尼龙(40mg)等。

?

十八、中成药

1.咳灵胶囊:儿童禁用

2.舒肝片:不适用于小儿

3.风湿液:儿童禁用

4.壮腰健肾丸:儿童禁用

5.痰热清注射液:24个月以内婴幼儿禁用

6.辛岑片:婴幼儿禁用

7.伤科接骨片:10岁以下儿童禁服

温馨提示:捏住孩子鼻子强行喂药不可取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服药,会采取碾药、灌药、加糖和果汁等方式,其实对孩子有害无益,如捏住孩子鼻子强行喂药,容易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有些家长想让孩子早日痊愈而擅自加大药剂量,有的给孩子重复用药或同时用多种药物;还有些家长给孩子干吞药片,导致药片停留在消化道,损害消化道黏膜等等。

尽量避免选择片剂、胶囊装等药物,以免引起误吸窒息等情况的出现,不能让孩子干吞药片。目前婴幼儿一般常规用药很多都有粉剂或液剂的产品。

医生还建议,尽量让宝宝自然吃药;药物注意卫生,未服完的,下次不可再用,需重配;喂药方法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选择;喂药姿势要求宝宝上半身朝上半卧位,不可躺着喂药;喂药过程中宝宝如有强烈不适应暂停用药后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用药后应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看是否有异常表现。

来源:综合钱江晚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快报

编辑:朱海雯

责编:巫寅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luodanbm.com/gmbs/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