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角度介绍了——婴儿血少气弱,比较稚嫩,不耐寒热,气血弱,变化快,对环境适应性比较差,对寒热、对饮食的适应性都会比较差。我们就要在相关的方面呵护好,做好保育工作。
也介绍了千古的育儿真经——“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这一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继续深入这个话题。其实对于现代城市里锦衣玉食的小孩子,不喂得过饱,偶尔空空肠胃,反而是对长期过度负担的消化力的一个保养和修复,也更会激发起他旺盛而健康的食欲。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一张一弛的度。我们大人都有体验,每天每顿都狂吃,没几天就会闹病,上火、腹泻、感冒发烧……频繁发生。
而小孩子也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他说不出来,只能任由大人“摆布”,所以就得更加精心观察情况、悉心照料。
寒这个因素也一样,孩子阳气足、运动多,热力充沛,穿得过暖,没有散热的通道,内热都憋在里面就会憋出病来。
而有适当的寒性刺激,反而激发孩子的阳气发散到体表来,增强了他抵御外邪的抵抗力、自愈力。
何止孩子,“三分饥寒,一生平安”,这是养生的秘诀。
所以,道家自古就有“若想不老不要吃饱”的说法,现代也有“管住嘴迈开腿”的告诫。
而过热与过饱这两个因素,相对来讲过饱伤食更严重,特别是对小孩子,直接就造成停食积滞——积食。
宝宝吃了过多的东西,除了通过腹泻的方式排出体外,剩下的就只能囤积在肚子里了。
如果宝妈发现他肚子圆滚滚的,食欲不佳,那很可能就是积食了。而积食的危害太大了,一定超出你的想象。
积食过久,脾胃虚弱,生化之源匮乏,气血就会亏虚,体质自然就会越来越差。
且脾为生痰之源,日久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积食不化,内蕴毒热,感寒生风,变生百病。便秘、消化不良、发烧、惊风……
基本的路径如下——
积食导致便秘
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或泄泻。
积食导致盗汗
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积食导致贫血
食欲不良→导致脾虚→血虚→贫血。
积食导致惊啼
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
胃不和则卧不安
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除了上一篇介绍的撄宁心法小儿按摩的“顺运内八卦”,以及摩腹、按揉上巨虚穴等,这一次再介绍一个疗愈积食的好方法——“掐四缝”。
四缝是治疗小儿积食的专用穴,所以掐揉这里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积食过于严重的小朋友找到老中医,也是处理这个地方,只不过那时可能就要疼一些了。
因为严重了就得用针挑开这里挤出积聚的“垃圾”黄水来,才能收效。所以不如宝妈早些预防,减少宝宝痛苦。
wonderfulreview|精彩回顾
吴光磊医生往期原创文章回顾
点击?《撄宁专栏
为什么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详解中医代代相传的育儿经验与实操手法(一)》
点击?《立秋了,妈妈的心理调节、娃的食补以及中医手法保健》
点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你们家也会打架吗?真正的道理都是来自生活中最朴素的经验,就像小孩子的发烧…
撄宁心法中医调理》
点击?《母子连心,能量共振,妈妈给孩子按摩效果最好了。吐奶、哄睡、心神不宁……都可以这一招儿解决!》
点击?《无知的爱,比伤害还可怕!生冷食物熄灭孩子生命活力!
撄宁心法中医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