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告诉你秋冬宝宝常见病及预防
初冬气候变化大,温度变化大、昼热夜凉,抵抗力减弱,早晚受凉极易使宝宝得病。如何预防及应对,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阶段呢?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医院的儿科医生对婴幼儿常见病及对策做一些说明:
1.流感: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最常见为病毒。婴幼儿一旦感染,症状会比大人更严重,重者甚至会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
对策: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宝宝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接种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用手指揉眼睛和鼻子;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为宝宝提供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2、腹泻:初冬容易发生初冬腹泻,每年11月份是小儿初冬腹泻的高发季节,患儿的年龄大多在2岁以下,“轮状病毒”是小儿初冬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呕吐等症状。
对策:注意饮食卫生,给宝宝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加强宝宝餐具的卫生,注意宝宝玩具的清洁;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给宝宝吃过冷、过生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甜和油腻食品,杜绝生吃水产品;在腹泻流行季节,避免接触患腹泻病的孩子,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玩耍;如果宝宝患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妥善处理大便;患病后应喂宝宝稀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进食肉类,不可喝果汁、蜂蜜,否则加重胃肠道负担消化可能使病情加重;及时给腹泻宝宝补充口服补液盐,当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口唇干燥、面色灰白、尿量减少及皮肤失去弹性等现象时,医院诊治。
3、哮喘:诱发哮喘的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灰尘、鱼、虾、海鲜、牛奶、油漆及药物(如头孢、青霉素)等。此外气候变化或情绪变化能诱发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宝宝晨起时或运动后咳喘明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气急、口唇发紫及鼻翼扇动现象。
对策:要避免宝宝与过敏原的接触,经常咳喘应检测过敏原,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扫,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不宜给宝宝玩长毛绒玩具;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对狗(猫)毛过敏宝宝的家中不要养宠物;宝宝运动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
供稿/儿科陶敏
校对/肖瑶
编排/张翔
图片/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