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景象:
等待就诊的患儿家长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有凌晨三四点就来排号的。可是儿科门诊还是人满为患。
面对每日潮水般的患儿,很多医生开始想,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诸多孩子生病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儿科医生的不当之处,但更多的原因,是在家长。”也许,很多年轻爸妈感到冤枉啊,今天本文将育儿知识梳理出来,希望让更多人早日认识到育儿误区。
误区一:母乳喂养妈妈就需大补如今,只要妈妈们一开始母乳喂养,就开始进入大补模式,今天猪蹄汤明天排骨汤。这样让婴儿根本消化不了。
那如何保证母乳量呢?按需哺乳是母乳喂养成功简单的最好的方法,既不纠结哺乳的次数,也不纠结两次哺乳之间时间和每次哺乳的量,宝宝想吃就喂,通过频繁吸吮,及时排空乳汁,不仅缓解胀奶,也促进乳汁分泌。
误区二:增强体质就要多吃肉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听说什么有营养,花多少钱也舍得,医生也建议孩子多吃肉蛋奶,可为什么现在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在医生看来,这其实是个误区。专家早有研究,肉食动物的牙齿都很尖锐,而草食动物的牙齿却较平齐,人类本身就属于草食动物。
“现代城市里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他需要的不是补充多少营养,他需要的是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需要运动!!!!”人一运动,筋骨松开,肌肉松解,脾胃运化,营养才能吸收,运动就等于松土。他认为,多吃青菜五谷粗粮才有益人体健康,每周给孩子吃两到三次肉蛋奶就足够了。
误区三:补充维生素多吃水果适量吃水果确实有益健康,但过量则相反。水果含糖量较高,吃多易使宝宝产生饱腹感,影响正餐摄取营养。而且水果生湿伤脾,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水果。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好是本地人吃本地应季水果。
误区四:果汁饮料也能当水喝不管是板蓝根,还是夏桑菊,是药就有三分毒,而且伤脾,更让孩子嘴刁不喝白开水。而饮料更是没有一点好处。
为什么喝饮料的孩子体格发育呈两极分化,要么消瘦,要么肥胖。原因是饮料中的糖含量过高,对于食欲不旺盛的孩子,糖的摄入过多影响控制饥饿与饱食的中枢,食欲不佳,长期下去,必然造成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误区五:以主食为主,多吃米、面什么是主食,说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什么是副食?说白了就是配着当点缀作用的食物。其实主食就是面条、米饭之类的。但是,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把主副食都弄反了,吃饭的时候,先把副食点一桌子,最后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会越吃越胖。
把副食当主食,孩子吃多了会积食,积食了就容易生内热,有了内热就容易外感风寒引起感冒发烧咳嗽,积食了就容易不吃饭导致偏食厌食营养不良,等等。
食疗方:这俩方子利小儿脾胃。小儿脾常不足,风寒之邪如果直中脾胃或者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受湿浊之邪,就会发生腹泻疾病。
山药莲子粥:
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此粥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丁香降气粥:
将丁香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丁香1克,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主治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阳萎阴冷,寒湿带下等。
儿童脾胃调理,还有一款佳品推荐给大家,无需自己加工,开袋即食,可口又养胃~
购买方式:
扫描或长按并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