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有一句:过了7月节,夜寒白里热;过了8月节,晌午一会热。我们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肉鸡管理思路就需要开始改变了。
肉鸡养殖,通风和保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夏季通风的目的就是降温,但是随着天气转凉,这个时候风速太快,就会导致鸡受凉感冒,通风量不够,鸡舍又会闷。
对于很多小型养殖场从这个季节开始,再往后到深秋,直到明年春天,不论是笼养,网养,还是地养,都需要开始做出改变,不能和夏季一样了,需要注意通风和保温的协调。
现在很多老鸡舍,硬件条件不够,鸡舍比较长,因此从现在开始,逐渐都会面临这通风难的问题。这是肉鸡养殖户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肉鸡传统通风模式
现在的传统鸡舍,都是风机在鸡舍后端,供暖在前端。前端进风口多,后端进风口少,这种模式模仿标准化鸡舍,但是现在国内很多中小散户,根本达不到标准,因此这样的建造模式并不合适。
通风的时候,鸡舍后端风机运转,鸡舍前端进风量大,后端进风量小。进来的冷风跟供暖设施的热风混合,吹到前端的鸡,前端的鸡就会很舒服。
这样鸡舍就分成三段,前端的鸡舍温度比较舒适的时候,中间的鸡舍就有点热,后端就会闷热。这就是我们现在鸡舍面临的问题。
传统鸡舍存在的问题
刚进来的风,很新鲜,氧气含量充足,二氧化碳低,但是随着空气进入,前端的鸡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会混合在空气中,继续往后走。
导致后边的鸡舍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上升,正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ppm,但是随着鸡的呼吸排出二氧化碳,鸡舍中后段的二氧化就会到达0ppm左右,这个位置的鸡舍就会觉得闷,如果二氧化氮进一步上升,导致鸡舍中后段空气闷、热,后段鸡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病。鸡出现采食量下降,肺水肿增加。
如果增加风机,前端风速增加,中间温度刚刚好,那么前端温度就会偏低,这个时候前段就会产生冷应激,鸡舍前端的鸡就会感冒。等到鸡舍后段温度刚刚好,那么前端温度更低,鸡更容易感冒,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
解决自己的鸡舍的这个通风问题,更好的度过秋冬季节,第一步就要从鸡舍巡检开始:
养鸡开始,对整个鸡舍,定时巡视,刚开始可以做到一个小时巡视一次,从前往后开始,观察每个位置的鸡舍的温度情况,鸡群情况。这样了解了鸡舍的情况,看看鸡舍哪个位置空气更闷热,我们下一步才能做好应对措施。
通风难的解决方案
面对鸡舍中后段比较闷热,可以在侧墙加风机,这样可以很好缓解这个问题。通过在鸡舍巡查,找到鸡舍最容易闷的通风死角位置,特别是前端温度合适,后端比较闷热的时候,找到这个位置。
在鸡舍中后段增加一个侧风机,来增加后端通风。很多养殖户都害怕中后段侧风机使用不好,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在中后段增加通风口,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减少中后段的通风口。
这个时候鸡舍负压降低,可以增加开启风机数量,来平衡前后的进风量,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后端鸡舍的环境。
肉鸡鸡舍通风总结
简单的讲,就是“哪里闷,通哪里”。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鸡舍,做好自己的通风管理,找到属于自己的通风方式。
这种方式,只适合中小养殖场,比较常规的鸡舍,硬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这个思路来进行改进,可以很好的改善肉鸡的通风情况,保证养殖成功。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