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阿嚏,阿嚏......”吹了一夜的空调,一早起来竟然不知不觉地感冒了。
吃了两颗维C银翘片,感觉效果不好,想快点好起来,干脆多吃几片、不同感冒药混着吃……
快住手!这种行为很危险!
感冒药当糖豆儿吃,吃出了肾功能衰竭
今年46岁的胡先生(化名)是一名国家公务员,正值事业的上升期,他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经常没日没夜连轴转。对他而言,最害怕的就是生病,每逢有点不舒服,他都会预防性地买一堆感冒药,像吃糖豆儿似的塞进嘴里。
一个多星期前,开了一天会议的胡先生回家后感觉有些头疼脑热,像是感冒了,于是赶紧找出家里囤积的感康和泰诺林,加量服用。
连续吃了3天左右一点也没见好,胡先生又听同事说三九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效果不错,于是又去药房买了回来,每天早晚充杯三九感冒灵,拨了几粒感康、泰诺林片和维C银翘片,连水吞服下去。
不仅如此,胡先生周末医院,在没有详细了解用药史的基础上,医院又针对性开了感冒药。这下,胡先生要吃的药就更多了。
然而效果还是不明显。除了常见的感冒症状外,胡先生又自觉腰部也开始酸胀不适,整天坐立不安。
这天晚上下班后,胡先生一回来就蒙头大睡。妻子见状不对,赶紧拨打医院。
结合血液生化指标,医生和临床药师推断胡先生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征求本人及家属意见后,转至全科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
胡先生服用的感冒药都是药房里的常见非处方药,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对乙酰氨基酚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80%抗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多吃、“混搭吃”容易坏事
医院的周叶副主任医师介绍,胡先生的病例并非罕见,感冒药中的药物成分大多类似,重复使用可造成药物剂量加倍,不但达不到增加疗效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副作用,甚至有人因此而死亡!
“抗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以及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症状有比较好的作用,因此市面上80%以上的抗感冒药都含有该成分。”医院临床药师彭雪英介绍。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将“对乙酰氨基酚”体现在名称中的感冒药外,还有一些“隐藏很深”的感冒药,其实也含有这种成分,像市面上常见的主打治疗小儿感冒的感冒灵颗粒等,让人很容易误以为是纯粹的中成药,然而说明书中却清楚地标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感冒初期预防性使用的维C银翘片中也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而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地补充维C。
“一般来说,按规定剂量服用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周叶进一步解释,“但是像胡先生这样不管中药、西药,一起吃了四、五种,不仅导致成分剂量加倍,而且也会造成药物和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最终出现了器官的损害。”
而正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的这种特性,据医学界专家透露,国外常有采用对乙酰氨基酚自杀的案例出现。
避开感冒药误区,吃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购买药物的便捷性和药店的用药指导不到位,使得很多感冒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药品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随意加减用量或多药同时服用也都是造成不良结果的“幕后推手”。
那么,什么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才是安全有效的呢?彭雪英介绍,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应不超过毫克,疗程应不超过3天。因此,即使只服用一种药物,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而如果需要几种药物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总和也应当严格控制在毫克以内。儿童和婴幼儿的对乙酰氨基酚用量则应当根据体重严格计算。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慢性肾炎、肺气肿等患者,在应用感冒药前应咨询药师或医生。
最后,周叶提醒,患者自行购买感冒药的时候,应当认真咨询驻店药师,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