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昼夜温差加大,正是流感高发期。如何预防流感?得了流感该怎么办?一起来了解↓↓
我国流感的整体情况如何?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
9月以来,我国南方省份出现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升高,并且是与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共同流行。10月以来,我国北方个别省份开始出现流感活动升高,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目前我国整体流感活动处于中低水平,但是呈上升趋势。
专家表示,预计南方省份、北方省份会逐渐进入流感高发季节,并出现秋冬季的流感流行高峰,与既往类似,将呈季节性流行。“流感主要出现在学校、幼托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流感主要有哪些症状?流感一般起病比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症状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症状可在3-7天缓解,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此外还有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中耳炎、肝脏损害等。
怎么区别流感和普通感冒?一图读懂↓↓
图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得了流感该怎么办?
流感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为主,但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肺炎等,甚至快速进展成重症。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5%至10%的成人、20%至30%的儿童感染,并造成多达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人死亡。流感的易感人群包括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孕妇等,这些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比例相对较高,要警惕重症化趋势。
国家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刘钢表示,在感染之后,它的轻重取决于病毒的病原量,我们主张要早看病,进行相应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原则上越快越好,最好在48小时之内。
如何预防流感?1.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讲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充足休息,适量运动,保持自身免疫力。
4.多通风,少聚集
勤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在流感流行季节,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密闭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5.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
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外出或接触他人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若出现病情加重,医院就诊。
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考虑到不同人群感染流感后的临床严重程度不同,某些人群应优先接种,包括: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孕妇;
(6)6月龄~5岁儿童;
(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8)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管场所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综合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