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刚好没多久,还在咳嗽着呢,又开始感冒了……
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咳嗽是困扰学龄前、学龄期儿童的常见问题,也困扰着这个时期的家长们。
其实在儿内科门诊,上述情况的病例很常见,但并不是家长感觉孩子经常感冒,就可以称作反复呼吸道感染。
国际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用定义是:3岁以下的孩子一年呼吸道感染超过8次、3岁以上的孩子一年呼吸道感染超过6次,就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如果儿童咳嗽时间超过4周,则属于慢性咳嗽。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免疫力弱,病得多也算正常。其实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家长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找原因。
体内存慢性炎症病灶,易引起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首先就是要考虑孩子身体是否存在一个慢性炎症病灶,比如有些孩子存在反复的扁桃体炎、有些存在反复鼻炎、鼻窦炎,此外还有比较多迁延性的细菌性支气管炎。
慢性炎症病灶是导病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咳嗽较常见的原因,一是因为城市里人口密度大,细菌在空气里含量较高,假如孩子已经进入托幼机构或者学校,和其他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机会更大。
而另一个原因,则和抗生素有关。
现在,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家长们的认识比以前有明显提高,避免了许多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是好事。但是,又出现了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在孩子的病情确实需要用抗生素的时候,家长因为担心‘滥用’而拒绝使用或擅自减量使用。
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拒绝使用或擅自减量使用抗生素,是造成慢性炎症病灶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长尽管让孩子服用抗生素,但在孩子症状消失后就擅自让停药,而不是让孩子足疗程服药。
其实疾病治疗的过程就像“融化冰山”一样:
冰山突出水面,就如疾病表现出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等;在用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就像冰山高出水面的部分被融化了,可是我们知道,冰山主要的冰层是在水底下,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比如温度下降、人体再次受凉时,冰山就会又再次冒出水面,孩子就会再次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所以,只有足够疗程的治疗,才能够足以融化水下的冰层。
以口服抗生素为例,除了阿奇霉素的疗程可以是3天,其余抗生素的疗程至少需要7天。
造成慢性炎症病灶还有一个可能,是孩子体内存在一个因炎症反应肿大的免疫器官,比如扁桃体或腺样体。
它们本身是免疫器官,但肿大后反而容易成为细菌的“保护伞”。如果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仍然不能控制,感染或症状仍然反复难愈,就应该到耳鼻喉科检查,看是否需要切除肿大的扁桃体或腺样体。
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孩子免疫系统另一个常被家长忽略的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咳嗽的可能性,就是孩子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缺钙、缺铁、缺锌。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有给孩子喝牛奶,为什么会缺钙呢?
这是因为城市孩子户外时间往往不足,较少受到日晒,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吸收;或者即使有补充维生素D,但补充的量不足、喝奶量不足,也会导致缺钙。
家长们往往容易有误区,认为抽血检查就能验出是否缺钙,实际上孩子身体是否缺钙不能单看微量元素检测中血钙的水平,建议到专业的儿童保健门诊进行评估。
而缺铁往往出现在岁以内纯母乳喂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得不够的孩子身上;缺锌在挑食、厌食以及反复腹泻、便秘等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身上比较常见。当这些微量元素补充充分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可以达到更好的完善。
过敏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会互相加重还有一种情况也容易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咳嗽,就是孩子存在身体过敏的情况。
现在过敏的发病率比较高,很多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过敏,有些人严重、有些人较轻。有些孩子的过敏与生俱来,而有些孩子的过敏是因为某一次的感染炎症诱发出来。
过敏状态的存在在呼吸系统主要会表现为粘膜的充血水肿,表现出鼻塞、咳嗽、分泌物多即出现鼻涕、痰液等,在气管支气管还有些会出现呼吸道肌肉(呼吸道平滑肌)的痉挛收缩,出现喘息或哮喘。
这些呼吸道黏膜的过敏状态会导致病菌容易入侵、形成感染;反过来,感染又会加重粘膜的过敏。所以,假如是这种情况,需要感染与过敏状态同时进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