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院,再婚老伴不管不顾,几个月后他生病让我伺候,我有样学样
我叫黄娟,今年已经56岁,每月的退休金是元。我的老伴在我48岁的时候因病离世,当时我并没有考虑再婚。
随后,我进入了退休生活,儿媳妇也有了孩子,于是我便主动前去帮忙照顾孙子。
与儿媳妇相处,尽管我们都尽力避免摩擦,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总会有一些小矛盾。
例如,孙子一哭,儿媳妇总是会迅速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因此停止了哭泣。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孙子变得越来越精明,明白只要一哭,大人就会满足他,无论想要什么都能得到。
孙子在吃饭时总是喜欢拿着iPad看动画片或小视频,导致一顿饭要吃两个多小时,甚至吃不完,饭菜都冷透了。长此以往,孙子变得消瘦,看上去可能会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戴上厚厚的黑框眼镜。
由于这些问题,我和儿媳妇发生了几次争吵。我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担心小时候不好好教育会留下后悔。
然而,儿子则是万事不管,无论我和儿媳妇如何吵架,他都漠不关心,吃过饭就躲进房间里玩游戏。
在这场婆媳之争中,最终是我认输了。儿媳妇强调:“这是我的儿子,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你无权过问。而你只是奶奶,不必插手一切事务。”
是的,儿媳妇是母亲,孩子是她的亲生骨肉,她有权利独立决定如何教育孙子。而我只是奶奶,插手太多只会引起反感。
随着儿媳妇对我的不满逐渐增加,有一天她对我说:“现在睿睿已经上幼儿园了,我看您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或许是想回家了吧。您还是考虑回去吧,也不要因为孩子而耽误了自己的生活。”
儿媳妇说话的方式看似为我着想,实际上是在暗示我离开。的确,孙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她可以负责接送,我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
我没有犹豫,儿媳妇一开口,第二天,我就整理好行李回到了自己的家。
回到家里,独自生活,一开始还觉得无所谓,但几天过去后,这种冷清的感觉让我觉得很不习惯。
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头昏脑胀,特别难受,家里却没有备用的药品。走到外面的药店至少需要20分钟,而我当时实在没有这个体力。
幸好我隔壁小区有个以前的同事,杨姐,我们关系一直很好。我给杨姐打电话,请她帮我买一些退烧药和感冒药。
杨姐以前就是干练利落的性格,很快就给我买回了药品。她还特地为我准备了一份瘦肉粥,还买了几个苹果和雪梨。
我服用了药物,打算休息一下,杨姐并没有耽误我休息时间,简单嘱咐几句就回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我康复了,为了表示感激,我请杨姐吃了顿饭。毕竟她帮了我很多忙,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人际关系中这点小情意还是必要的。
本来计划请杨姐到外面用餐,她却谦虚地婉拒,表示在家吃就足够了。于是我花费块买了五道菜,份量十足,两人共进晚餐,饱得心满意足。
杨姐突然说:“黄娟,你年纪还轻,应该再找个伴。老了以后,幸福并非看手里有多少财富、多少房产,而是子女是否孝顺,是否有个伴陪伴你。”
杨姐的话让我陷入深思,特别是在被儿媳妇赶出家门后,我开始思考人生的诸多层面。
在杨姐的介绍下,我开始参与相亲。她认识的人很多,信心满满地说总能为我找到一个眼缘合适、各方面都协调的人。
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位退休教师,人品不错,每月领取元的养老金。然而,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未婚。我觉得这样的家庭关系太过复杂,遂放弃。
第二个相亲对象是一位退休干部,每月养老金高达元,名下拥有两套房产,而他的儿子还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
虽然条件很好,但这位老先生总是散发一种自大的氛围,目光中透着审视,让我感到不适。而且,他说话态度生硬,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寻找伴侣,而是在找个家务助手。
第三位相亲对象姓徐,是一位国企退休者,每月养老金元。
老徐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说话温和从容,注重体贴。他的仪容整洁,看起来像是个讲究卫生的人。
他有一个独生子,已婚并育有子女,不与他同住。老徐和我一样,希望找到一个伴侣共度余生,认为亲情固然重要,但伴侣更能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子女再好,也有各自的事业和小家庭,不能时时刻刻陪伴。
在与老徐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决定领结婚证。我将这一消息告知儿子和儿媳,儿子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没有表达明确的意见。
至于他们心中的想法,我已经不再关心,通知就是通知。
我和老徐低调地领了结婚证,邀请了杨姐夫妇来家里共进简单的晚餐,然后给了杨姐一份红包作为媒人费用,一切都办理得井井有条。
老徐的厨艺并不出色,于是厨房的事情就成了我的责任。他想吃什么,只要告诉我,我就会去购买并烹饪。
作为一个做了大半辈子饭菜的人,我的厨艺自然不差。而且,我烹制的菜品正好符合老徐的口味,以至于他原本只吃一碗饭的习惯变成了一碗半。
三个月后,老徐竟然增重了五斤。虽然年纪不小,但体重的增加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我建议老徐减肥并增加运动。在购物时,也逐渐减少了购买肉类的数量。
然而,老徐对于肉类的钟爱依旧,他认为体重增加无关紧要,毕竟他不是个胖子,这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在这个年纪,他已经没有其他追求,只想吃好、喝好、睡好。
最终,我也就不再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