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的治疗与养护,一直是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因为它看起来是最常见的病,但有很多分型,挺复杂。
我曾和大家分享过风寒风热感冒最基础的判别方法——看鼻涕颜色:
宝宝流清鼻涕,基本是受寒了;
宝宝流黄鼻涕,应该是有热的表现。
看似简单,但不少家长却在观察了几天鼻涕之后又茫然了:
“许教授,我想按您说的方法判断寒热,可宝宝的鼻涕一会儿清一会儿黄,究竟该按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治疗呢?”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乍寒,有时的确容易出现感冒先寒后热、外热里寒等情况,鼻涕颜色也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得捉摸不透。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又该如何帮宝宝辨证、养护呢?
我们从2个经典的小病患案例说起。
案例①
一锅炖肉,引起内热外感
小宝今年4岁,本来胃口好、结实活泼,平时也比较少生病。
周末天气不错,终于能到小区放放风散散步。小宝的情绪十分激动,追猫逗狗跑了一身汗。
回家之后没多久,小宝开始打喷嚏、淌清鼻涕。
家长看到清鼻涕,认为是吹风受了风寒,急忙给他煮了辛温散寒的葱白豆豉汤,晚上还用艾叶泡脚驱寒。
本想着这样处理,小宝第二天就能回恢复健康。
怎知感冒病情由寒转热,第二天晚上又开始流黄稠鼻涕,还出现咽喉肿痛、半夜还发起烧来。
家长带孩子找我面诊,我发现小宝舌苔发白厚腻,应该是积滞的表现。
再一问便问出了“病变”的原因:原来小宝虽然生病,但精神、胃口挺不错,跟着家人吃了一整锅炖肉,脾胃受累生了热,把原本小小的外感风寒,变成了寒热夹杂。
我反复强调,孩子出现生病的征兆,更要小心翼翼地呵护消化。否则外部的病邪和内里的糟粕“里应外合”,会使病证变复杂,加大治疗、养护的难度。
这个案例中,小宝刚开始流清鼻涕,是受寒的主要症状。但是吃了肉,宝宝的病证就属于“先受寒、后因积食引起的局部热证”。
内热外感夹杂,因此需要寒、热、积食分别处理。
我们也讲过积食引起的感冒怎么办,复习?积食会引起感冒吗?别怀疑,宝宝感冒不断,“元凶”就是它!
治疗调养方法:
宝宝积食热证的症状明显,在治疗和调养的时候,就要适当清热,外加清淡饮食,必要时搭配消食导滞方面的食疗或药物,把消化系统调整好。
注意:不要忘了宝宝的体内还有不明显的寒邪,用药上虽然可选辛凉清热的药物,但不可过于寒凉,凉茶更是万万不可。
家长在孩子有风寒感冒迹象时,让孩子喝葱白豆豉汤发汗驱寒,这个本身没错。
但如果同时吃了肉,体内生了热,还继续吃驱寒汤方就不妥了。这会使宝宝脾胃生热,体内的热更明显,反而加重病情。
所以当孩子受寒,驱寒的同时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要让病情复杂化。
推荐用药: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有里热症状、表寒未除时服用
案例②
鼻涕早黄晚清,判断错误导致郁热
5岁的佳佳患了感冒,已经淌了2个星期“又清又黄”的鼻涕。
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刚开始,佳佳睡醒时,鼻涕往往是淡黄色;过了中午,鼻涕就由浊转清。
家长觉得是热,就喂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给孩子吃。
一周后,佳佳的鼻涕彻底变成黄的、黏黏的,而且常觉得口干。面诊时见她抱着水瓶不放手,不停地喝水。
虽然鼻涕表现为热,但她舌苔薄白,还有些怕冷。
我由此判断:佳佳是病情拖太久,导致体内郁热,但本质上还是风寒感冒。
这个宝宝早上淡黄鼻涕,下午清鼻涕,其实并非感冒寒热夹杂那么复杂。
只是晚上睡觉,清鼻涕在体内积攒的时间过久,变得“浓”了。经过一个早上的排邪清浊,下午的清鼻涕才表现出它真正的病证——风寒感冒。
但前期家长判断错误,用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辛凉解表的药物,导致宝宝风寒感冒一直不好。
我曾说过,宝宝发烧会损耗体内的津液。其实宝宝长期生病,正邪相争过久,津液也会亏损。
因缺水导致体内郁热,就会使鼻涕从清转黄、变得粘稠。
但是这个“热”只是表象,宝宝感冒的本质仍然是因外感风寒引起。所以在治疗和养护上,就要以解表散寒、补充津液为主。
治疗调养方法:
这种表热里寒、缺少津液的感冒,建议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等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并多喝米粥水补充津液。
宝宝流鼻涕时,注意不要忙着服药止鼻涕,流鼻涕也是排邪的一种表现。
如果宝宝的鼻涕较多、过稠,堵塞较严重,可以适当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建议隔日一次,不要过度刺激鼻腔。
许教授小贴士
吹风=风寒?喉痛=风热?错啦!
这里还要给大家厘清一些常见误区。
宝宝一吹风感冒,家长就以为是外感风寒。其实不一定。
风里夹带的邪气不仅有寒,也有可能伴随着热和湿。风热感冒也有可能是由吹风引起的。
此外,不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有可能出现咽喉痛的情况。
外邪侵体后,身体会迅速发动气血与之抗争,咽喉是必经之路。当正邪相争于咽喉的时候,宝宝就会出现喉咙肿、痛。
因此,想要判断风寒、风热,还需要综合宝宝的体征、症状一起辨证。
不能单凭鼻涕、吹风、喉痛等个别症状,就立即给宝宝胡乱服药。
寒热夹杂启示录
牢记原则:抓大不放小
宝宝感冒寒热夹杂确实不少见,不仅辨证困难,治疗起来更让人头疼。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我教家长们一个综合治疗原则:宝宝感冒出现寒热夹杂时,可以“抓大不放小”:
①先治疗症状更明显的那个病证
②用药、调理时多注意,不要加重另一个病证
③务必顾护好脾胃消化
例如,宝宝患外感风热,但体质上属于脾胃较虚寒的那种,意思是既有热证,又偶有体质原因导致的实证表现。
这种时候,治疗就要以对付风热的清热为主,但用药上就要照顾到体质,不能过猛过寒。
比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克感利咽口服液、复方鱼腥草颗粒等的清热力度比较大,用时可以酌减药量。类似情况就需要家长多方面考虑,针对宝宝的体质特点、病证情况多加辨别。
●推荐课程
●推荐课程
对于像上述第2个案例的佳佳宝宝,在驱风散寒的同时,还可以同时做一做温和的小儿推拿,辅助缓解不那么明显的热证:
许教授推荐/小儿推拿
清肝经/下
从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
清肺经/2分钟
从无名指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
揉小天心/下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揉小天心
逆运内八卦/50次
用拇指逆时针方向围绕掌心做圆周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了解更多▲
本期推送就到这儿啦!
关于感冒、鼻涕寒热辨证
您都有哪些经验和感受?
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一起来交流育儿经吧!
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进入家长群交流,都可以加许尤佳育儿堂的小助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