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堵车,是现代城市病。接送孩子时堵车,更是许多家长的心头之痛。“双减”之后,孩子放学的时间与家长下班的时间一致,看起来非常“贴心”,方便接送。从实际情况来看,却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此时正是下班、放学、接送三个高峰期,也是外卖点单的高峰期。公交车、私家车、电瓶车、三轮车,在大街小巷汇成滚滚车流。再加上美团与饿了么骑士,在车流中见缝插针,左冲右突,场面壮观,危机四伏。堵车问题,不是简单的交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若非各部门联手,拿出得力措施,恐“城市病”将成为“城市灾”。想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建议如下:其一,恢复低中高年级错时放学制度。原本很多学校低中高年级放学是有个时间差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可是,“双减”之后,全校齐刷刷地统一时间放学,校门口不堵成一锅粥才怪呢!有的学校也错峰放学,可是错开的时间太短,也无济于事。其二,各单位部门对于有接送孩子需求的家长,尽可能实行“弹性工作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坐班办公与移动办公结合起来,能回家完成的工作就带回家。其三,全面落实自愿参加“托管”服务原则。目前,不少学校的“托管”参与率接近百分百。家长真的有这么多的需求吗?这个问题是要打个问号的。并是不把所有孩子都动员来了,就说明“托管”工作做得好了。让一部分“软强制”的孩子准时放学回家,将极大地舒缓城市交通的压力。二
孩子身心健康问题
从秋季全国各地学校的时间表来看,孩子们从早晨7:50或8:00到校,到晚上六点或六点半离校,一天在校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大部分孩子要上至少九节课;有些学校上午与下午原本就是各排四节课的,孩子一天就要上十节以上的课。这还不包括晨读、午间管理、作业辅导等不算正课的课在内。认真想一想,都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啊!哪怕是个机器人,一天到晚连续上课,电路也会不堪重负,金属也会疲劳变型了。“托管”服务,看起来很美。事实上,大部分时间都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中高年级的娃有点书面作业,还不至于十分无聊。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大部分孩子无所事事。老师即便想讲个故事什么的,一天下来,咽喉早已烟熏火燎,疲惫不堪。不少低年级的孩子,“托管”的时候不停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是不是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我想回家!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不仅如此。从中午到“托管”结束离开学校,孩子们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以上才能吃上晚饭。六七个小时,对于孩子来说是什么概念?这还不算堵车的时间。学校可以提供点心与晚餐吗?且不说是否有能力提供,单说收费一项就卡死了——一旦收费,就是乱收费。不收费,这笔庞大的开支又到哪里去支出?可以让孩子们带备用食物到学校里吃吗?不行!谁能保证备用食物的安全性?即便带来时是安全的,五六个小时之后是否变质,谁也无法担保。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问题就大了。没有哪个学校敢去冒险!既然是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不妨问问孩子:你是愿意放学后继续呆在学校里“托管”呢?还是准时放学回家呢?尊重孩子,孩子的事情与孩子商量着办,甚至让孩子来判断,来选择,来做主,如此,孩子才会真正长大。三
教师过度疲劳问题
教师的工作非常特殊,具体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一堂课上下来,与孩子们斗智斗勇,脑力与体力都消耗巨大。您请想一想,您面对自己家一只神兽时,已经焦头烂额,而老师面对的是四五十只神兽啊!二是,教师不但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与培训的任务,以及上级各个部门安排的各种任务,要求打卡的各种APP,需要填写的各种表格。不包括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要知道,老师的一天也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啊!三是,教师不但有授课、批改、辅导、开会等显性工作,还有一些看不见的隐性工作,比如家访,比如下班后接听家长的电话,比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