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爸爸妈妈们来说,这几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孩子终于开学啦”。有的爸妈会兴奋雀跃地说:孩子终于要开学啦!有的爸妈可能会有点不舍有点感伤地说:孩子终于还是要开学了。
不管是哪种心情,有种现象家长们都要注意,那就是刚入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在儿科门诊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没上幼儿园前很少生病,可是一上幼儿园就三天两头生病。往往幼儿园里一个孩子生病了,其他孩子也跟着接二连三生病。这就是所谓“开学季=生病季”。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少生病呢?来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张春一副主任医师怎么说。
第1招:洗手、洗手、洗手!重要的事说三遍
一百多年以来,人类的预期寿命从20世纪初的31岁左右延长到了今天的70岁左右。人类是如何创造出这样巨大的奇迹的?一个平凡到让人几乎无视的日常活动在这一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张春一说就两个字,那就是:洗手!
手是致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有多种细菌,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约有几十万个细菌!正确有效的洗手可以去除手上大部分的致病菌。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是帮助人防止得病,而手卫生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教育孩子体育课之后,削了铅笔之后,上厕所之后,东摸摸西摸摸之后吃东西之前都要记得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等。
只知道洗手还不行,还得会洗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标准的洗手方法,叫六步洗手法,洗手时间超过40秒或以上,可以将手部卫生的合格率提升30%—40%。记得用肥皂哦!
重要事情说三遍:洗手!洗手!洗手!家长要教会孩子从小养成洗手的习惯,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等,这是一个让他受用一生的好习惯。
第2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和环境,在陌生的环境中必然会产生害怕焦虑的情绪,多多少少影响孩子的生理功能,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张春一建议,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例如经常亲自接送孩子,放学后尽量抽时间多陪陪孩子,聊一聊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孩子表现进步时多多夸奖鼓励等,让孩子有个好的心情。
第3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营养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有的孩子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抵抗力降低,所以容易反复感冒或得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张春一谈到,睡眠充足也是孩子发育的重要条件,一些孩子睡觉晚睡眠少,加上家长爱熬夜,孩子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使孩子过度疲累容易生病。所以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特别是孩子身体不适时不要坚持让孩子去幼儿园,可以适当休息。
第4招: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
室内经常有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等情况,多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体质。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到公园游玩、户外骑车等。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也可以强健体魄。让孩子做个在阳光中奔跑的少年吧!
第5招:养成及时喝水的习惯
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通过口鼻进入身体的。口腔、鼻腔粘膜保持湿润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感冒病菌的入侵。所以可以适当多喝水特别是多喝一些补充电解质的水(补液盐、果汁等),让身体维持在水分和电解质充足的状态。
要教会孩子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觉得口干舌燥才找水喝。有的家长或老师每隔半小时就让孩子饮水也大可不必,过度饮水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
第6招: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要定期进行清洁,孩子玩具经常擦拭或日光暴晒,经常开窗通风等,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滋生。
相关阅读:
幼儿入学克服“分离焦虑”宝妈应该掌握这三招
分离焦虑与教养方式有关
儿童由于与其主要依恋对象分离而产生的过度焦虑称为分离性焦虑。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介绍,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与陌生的教师和小伙伴相处、身处陌生的活动环境中等,是引起分离性焦虑的直接原因。
在家被溺爱、受家庭过度保护等也是引起孩子分离性焦虑的一个原因。早期婴儿跟父母建立的稳固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对孩子有积极意义,但到孩子一岁多、会走路时,家长就要学会放手。因为被溺爱的孩子会产生惰性,慢慢地自理能力也会变差,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会特别敏感。
三招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长们怎么做才能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第一,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想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己要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以及各种活动信息等,并帮助幼儿提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青岛市南京路第三幼儿园园长侯杰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介绍,幼儿园的午睡时间通常是12:00~14:00,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让孩子养成12点之前吃完午餐的习惯,然后让孩子漱口、擦嘴、上床睡觉,并在14点左右叫醒孩子;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固定下来,幼儿应该在21点之前入睡。此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洗手、吃饭、擦嘴、穿鞋、入厕等习惯,每个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鼓励孩子与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等。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想喝水、上厕所或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第三,提前熟悉新环境。突然将孩子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焦虑。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会长王晓君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开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学校逛一逛,让孩子熟悉环境,也可以让孩子提前与同班同学认识、玩耍,这样在入学时,孩子有了熟悉的玩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的情绪。
本期编辑
周鑫
内容来源
南方日报
综合
人民网科普中国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t团聚高县,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