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性腹泻的知识全掌握

秋冬季节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他还可能包括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因多发生在秋季(根据气温,可高发于9~11月份),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故通常称为“小儿秋季腹泻”。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小儿秋季腹泻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总结:

秋季腹泻出现在秋季,多发于小孩子,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常见病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

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

4、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快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典型症状

(1)轻型

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因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2)重型

①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缺乏,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脱水

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导致脱水。

③代谢性酸中毒

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④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

⑤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惊厥。

治疗原则

总治疗原则:

①预防脱水;

②纠正脱水;

③继续饮食;

④合理用药。

医院治疗。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

如何治疗?给药途径:直肠给药+口服处方:潜伏期:上午鱼金(3-6个月)1ml+利巴韦林0.1g,(6个月-1岁)2ml。下午鱼金注射液+维B65-10mg+生理盐水2-4ml;高峰期:上午鱼金2-4ml+维Bmg+维生素Bmg。下午利巴韦林,发热加野菊花注射液(直肠)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8.5℃以上使用)食欲不振:鱼金2ml+参苓白术散(3—6个月)1g;(6月—1岁)1.5g。口服:健脾散,妈咪爱和蒙脱石散、甘草锌:3—6个月,1g;6个月—1岁,1.5g)。注:蒙脱石散和其他药分开1小时服用。

陕药集团山海丹药业始终致力于--

“立足基层卫生事业助力基层医疗发展服务基层百姓健康”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luodanbm.com/gmbs/5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