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记录了一名27岁研究生
从因“感冒”入院到抢救无效去世仅7天
的医生手记在网络上热传
一场感冒怎么会如此厉害?
医生推测,这场悲剧很可能是
因为几颗小小的感冒药引起的……
几片感冒药引发大抢救27岁的研究生小张患上感冒后,自行去药店购买感冒药服用。他感觉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混着服用了多种感冒药后,小张还是发热,后来又出现腹泻。坚持了几天实在熬不住,医院看病。原以为只是挂个水,没想到在检查过程中,小张出现了休克症状,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但遗憾的是,小张最终因为肝功能严重衰竭,还来不及换肝,人就走了。从入院到最后离世仅仅7天时间。
中成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易中毒
一场感冒,几颗感冒药,造成的后果有这么严重吗?
乙酰氨基酚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约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到15g(—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到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
肝功能正常的人在停药后,肝功能会自我修复。但小张原本的肝功能就有异常,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会伤肝,自行“混搭”多种药物再伤肝,层层累积,最终导致他的身体垮掉了。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便是看似最普通的感冒药,也可能暗含意想不到的危险。
“中西合璧疗效快”,这种情况却不一定科学
除了多种感冒药混吃以外,有些朋友感冒时还有一个错误的用药习惯——因为错把中成药当成纯中药,担心它起效不够快,而西药可以弥补起效慢的缺陷,所以把中药和西药搭着吃,最后可能同样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对乙酰氨基酚又!超!量!了!
很多人这样做后,没感到怎么不舒服,感冒也确实好了。貌似这种自己琢磨出来的“中西合璧”看起来见效很快嘛!但他们忽视了关键的两点:
1.普通感冒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目前并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其实感冒药并不是治疗感冒的,而仅仅是缓解症状,让病人舒服一些,而实际上感冒之所以痊愈,还是应该归功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支持。
2.药物造成的轻微肝肾损伤,如果没有显著不适症状,我们自身是很难发现的,需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在没有做专门检查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因服用药物而造成了肝肾损伤。
所以对待感冒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要乱吃、混吃,要遵医嘱对症吃。
医生提醒,吃药最好遵医嘱
胡乱吃药,竟然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那么,服用感冒药的正确姿势到底是怎样的呢?针对不同年龄,医生给出这些建议:
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毫克,疗程不应超过3天。
小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4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
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要使用感冒药,2~6岁的宝宝要谨慎使用感冒药。
需要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总和应当小于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患者应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各位街坊
如果感冒,吃药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说明书!
吃药两三天未见好转,医院就医。
看病一定要相信医生,坦白告诉医生
自己之前吃了什么药、买了什么药,
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生重复开药出现问题啦~
还有什么药不能混在一起吃?
戳这就知道←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