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没有得过这些病,没有吃过抗病毒药,也没有挂过水。
第一个原因是预防为主。
富兰克林说,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我们全家每年都去打流感疫苗,这样可以减少得流感的可能性,也减少得重病的可能性。注意并不是打了疫苗就肯定不得流感,而是降低风险。
那有人要说了,南非的研究显示一个流感季节有40%的人群被感染,17%感染两次,那怎么可能你家孩子从来没有得过流感?
好问题!
我们没得过,也是因为从来没有查过流感。
疫情以前这些检测方法都不普及,要到医生诊所去看病才能做检测。
医学上是否该做某个检测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这项检测的结果会改变治疗方式吗?”如果结果不影响治疗,很可能并不需要做这个检查。
流感、感冒、合胞病毒…这些呼吸道病毒的症状都差不多,都没有很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治,过一两周就自愈了。
所以我家孩子从来没有测过,也就从来没有得过流感或支原体之类的感染,每次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带呼吸道症状都一视同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吃些缓解症状的常用药就完了。
那为什么最近得各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特别多?
第一个原因,按世卫组织的分析,和中国儿童的免疫落差有关,图一。
世卫组织科学家谈中国呼吸道感染问题有些感染因人群中免疫力不足,今年会更严重些。有些感染会提前出现,类似于去年冬天美国流感高峰比往年提前,图二。
美国年流感高峰提前第二个原因,就是疫情之后,各种抗原或核酸测试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而且还有很多是一下子测几种甚至十几种病原体的套餐,如图三。
呼吸道病原体套餐造成过度诊断大量做这样的测试是有问题的。
首先,这种套餐会测出很多无辜的“旁观路人”。
比如支原体,不同的研究显示有3%-50%的人带有肺炎支原体,但是支原体和他们和平共处,并不会引起症状。这样的人一旦测出阳性,常常就会给药治疗,这就是过度诊断,导致了过度治疗。
其次,这种套餐会夸大了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病人。
第三个原因,和胸部CT的频繁使用有关。
今年回老家时我想去除脸上的晒斑。结果那位护士长说我鼻子上也有雀斑,她数了有多个,一个15元。哇,我从来不知道我的鼻子这么值钱。
一有发烧感冒症状就去做CT就好像找雀斑,仔细找就很容易找到问题。
而国外呼吸道病毒感染极少做CT,不仅为了减少过度诊断,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发现有轻度肺炎,并不会改变治疗方法,因此无需查CT。
第四个原因是过度治疗。
比如抗流感病毒的药里面相对最好的是奥司他韦。医学共识指出,奥司他韦可以让症状减少一天,适应人群是重症者、有高危因素的人、以及家里有高危人群的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必要吃奥司他韦,广泛使用奥司他韦也可能造成病毒的抗药性。
但目前有些专业人士鼓励大家存奥司他韦,鼓励普遍使用奥司他韦,这样其实是有违医学共识的。
总之,由于这几个原因,再加上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感染高峰,因此导致最近儿科更加拥挤不堪。
医院是最危险的地方,大批人挤在一起,各种病毒与细菌齐飞,更容易被感染。如果家长不看医生不放心孩子的病情,建议先在网上平台问诊。
所以,真实情况是,我家孩子可能得过支原体、得过流感。
支原体感染大多是轻微的,自己会好的。医学数据是对于小于18岁的儿童,每年一万名支原体感染病人中,只有1.4个人需要住院。我家孩子哪方面都不是万里挑一的那种,所以没住过院。
我家也从来没有吃过奥司他韦之类的抗流感病毒药。挂水应该是重病来不及口服药物,或者病人无法下咽才挂水。我家孩子从来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也就从来没有挂过水。
正确认识呼吸道感染,就不会过于担心,也不会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