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最大规模的新冠爆发吗?全国人民都主打一个“有难同当”。
康复过后,好几位专家都预测,5-6个月后可能会迎来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迄今算算时间……
这不,近期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第二次“阳了”的人,一度让大家再次陷入了当时“烧得半死不活”的回忆当中。
恰逢五一出行季,疑似“二阳”又要来,这个门咱还能出吗?
“二阳”,快来了吗
每逢天气转暖,疫情总会格外活跃。今年也并不例外。
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数据显示,4月的新冠核酸阳性率小幅增加。
这与出行人数逐渐增多、开始褪掉口罩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据张文宏主任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年度)上发表的《新冠二次感染》演讲显示,“二阳”一般不会大规模爆发。但在下一波病毒变异突破了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之时,难免会出现感染高峰。
哪些人需要防范“二阳”
丹麦的一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要比其他毒株更易导致“二次感染”。“二阳”的诱因有很多,包括病毒变异、免疫力降低、治疗不当、康复期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中等。
相对而言,女性、年轻人、医务工作者是“二阳”的易感人群。第一轮未感染者更容易感染第二轮病毒,而第一轮感染过、但抵抗力较弱的人也更有可能感染第二轮病毒。
至于感染症状,还是因人而异。对于上一次已经感染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第二次感染会比第一次症状有所减轻。但那些没有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如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人等,感染后的危险性会更高些。
预防“二阳”该怎么做
应对新冠二次感染,不论是不是易感人群,大家都得提高警惕,遵循科学的防疫方法。
1、卫生理念不可少
外出时佩戴口罩是老生常谈的叮嘱。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也要在家中常备,更要勤勉对待个人卫生。
2、做好相关的药物储备
虽然大医院应该注意的问题,但在家庭层面,咱们也可以备上一些常用药品:
①抗感冒药
大多数感冒药的成分都差不多,所以不用追求量多,根据家庭需要配备一种即可,如新康泰克、快克、感康、泰诺林、日夜百服咛、维C银翘片等,都能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②解热镇痛药
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退热药,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可以作为发热后的对症处理药物。但如果出现多日高烧不退的情况,医院就诊。
③祛痰镇咳药
建议根据不同需求,储备无痰干咳药物与有痰咳嗽药物:
止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等。
祛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愈创甘油醚等。
另外,很多抗感冒药本身含有止咳成分,因此在准备祛痰镇咳药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备药。
④止泻药
有些人在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因此也可以适当配备止泻药,如蒙脱石散。
⑤抗病毒中成药
常见有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感冒疏风颗粒、祖卡木颗粒、蓝芩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藿香正气等中成药,皆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中收录的品种。
对于上述药物,家庭可以适当配备,但在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自身症状对症下药。
*以上所有药品仅为常见药品,不代表专业诊疗意见,请根据自身情况(有无过敏史、是否适合使用)询问专业医师后购买。
3、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提高免疫力是应对“二阳”的好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勤快锻炼、合理膳食、保持日常规律作息,有必要也可以吃维生素。
为了减少“二阳”的可能性,大家还是要保持良好的防疫习惯。不管此次疫情会不会大规模爆发,都得抱着“防大于治”的态度,好好应对哦~